EN

行政總裁業務回顧

在過去一年,房協堅守以民為本提供宜居及可負擔房屋的宗旨,即使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亦毫不動搖。

陳欽勉先生

以願景引領行動,尤其在過去數年經歷種種困難的經濟及社會環境顯得極為重要。房協本著清晰的目標,致力提供優質及創新的房屋項目及管理服務,以配合香港社會的需求。房協目前透過不同計劃,為超過十二萬名市民提供五萬四千多個居所及管理服務。在過去一年,房協堅守以民為本提供宜居及可負擔房屋的宗旨,即使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亦毫不動搖。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下,我們持續推進各項發展計劃,為香港市民創建優質家園。於二零二二年初,即本年度的最後一個季度,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對業務造成了一定影響。儘管如此,各地盤的建築工程和項目規劃工作繼續全面推進。在未來十年,房協踏入建屋高峰期,為此,我們已進行多項策略性檢討,包括融資計劃及商業租務策略,為企業長遠發展制定審慎的業務藍圖。我們亦改革年度企業規劃框架,透過為各部門訂立明確的策略目標及績效指標,確保工作與企業的願景、宗旨及信念保持一致,提升工作成效。

面對外在的波動環境,部分員工亦確診新冠病毒,房協積極保持業務運作,並確保以最高的專業標準繼續為居民提供基本和必需的服務。此實有賴團隊的靈活應變和堅毅精神,值得高度讚賞。

作為一間肩負社會責任的機構,房協時刻關注在疫情肆虐本港期間生活困難的市民。因此,我們及時採取措施和調配額外資源,為最受疫情打擊的轄下屋邨居民以及有需要人士提供經濟支援,解決燃眉之急。

全面的房屋發展計劃

即使遇到重重挑戰,房協繼續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進各個房屋項目,當中包括重建出租屋邨、資助出售房屋、專用安置屋邨及長者房屋等項目,無論是興建中抑或仍處於規劃階段的項目,均能如期有序推進。

重建舊出租屋邨

重建舊出租屋邨的過程殊不簡單,當中要物色適當用地興建安置屋邨,為大批在原邨居住了數十年的居民安排調遷。年內,明華大廈第一期重建項目落成,單位經已交付居民。至於第二期重建項目的清拆工程,於受影響租戶完成調遷後,已在二零二二年上半年展開。

明華大廈第一期重建項目不僅設有綜合配套設施及綠化空間,提供更舒適的居住環境,亦設有七十二個融入長者友善和無障礙設計的長者單位。另外三百三十個單位(相當於第一期九百六十六個單位約三分之一)更採用可改動設計,切合長者和輪椅使用者的特別需要,從而締造跨代共融的社區。第二期及第三期重建項目將分別提供額外一千六百個及一千三百個單位(包括七百五十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及六百多個「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單位),而整個明華大廈重建項目將合共提供超過三千九百個單位。

年內,我們繼續籌備漁光村及觀塘花園大廈第二期的重建工作,並已就兩個項目提交規劃申請。位於石排灣道及定安街的安置屋邨亦已分別展開地基工程。

資助出售房屋

沙田「綠怡雅苑」、將軍澳「翠嶺峰」及屯門「翠鳴臺」三個資助出售房屋項目的餘下二十七個單位,已包括在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出售居者有其屋(居屋)計 劃單位二零二二」一併推出重售。

此外,六個分別位於馬會道、啟德第2B區1號用地、安達臣道石礦場及元朗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正處於積極規劃階段或已經展開興建工程,預計於二零二五年至二零二八年期間落成,為希望置業的市民提供逾六千個可負擔的單位。

專用安置屋邨

房協位於百和路、啟德第1E區1號用地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一期及第二期的三個專用安置屋邨,施工進展理想。兩個位於古洞北及馬頭角連接用地的新項目亦正在積極規劃之中。其中,百和路、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及古洞北項目均位於北部都會區。北部都會區是政府於去年十月公布的發展策略之一,將成為可容納約二百五十萬人居住的核心商業及住宅區。上述專用安置屋邨將合共提供超過一萬個住宅單位。

市區寮屋區

我們積極配合政府政策,運用在房屋發展及綜合社區規劃方面的經驗,回應市民的住屋需要。房協已接受政府的邀請,將會重建三個位於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的市區寮屋區,現時已經展開規劃工作,進度良好。這三個重建項目將有助進一步增加房屋供應,提供八千八百個單位。

長者房屋計劃

房協投放了相當資源回應本港人口快速老化的情況,推出了數個先導項目,為長者提供可負擔而優質的住屋,實踐「居家安老」及「跨代共融」的理念。

房協兩個位於利工街(提供三百一十二個單位)及乙明邨(提供六十四個單位)的新長者房屋項目,配合不同收入階層的長者需要而設,預計將分別於二零二二年及二零二三年竣工。其中,利工街項目為房協第三個 「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項目,目標住戶為中等收入的長者。另一方面,乙明邨項目將向邨內寬敞戶長者提供終生免租優惠,藉以鼓勵他們騰出單位。

過渡性房屋

為了善用現有房屋資源及讓正在輪候公屋的家庭能加快改善居住環境,我們於二零一八年推出首個「暫租住屋」過渡性房屋項目。房協現時營運五個「暫租住屋」項目,分別位於漁光村、觀塘花園大廈、真善美村、明華大廈及策誠軒。以最新的明華大廈為例,現提供一百一十二個「暫租住屋」單位,可供二至四人家庭居住。隨著其他出租屋邨將進行重建,將有更多等待重建的空置單位可翻新成「暫租住屋」單位。

抗疫同行

房協並不視本身的角色只為傳統房屋供應者。七十多年來,無論順境逆境,房協一直與香港市民並肩同行。當本港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時,我們再推出各項紓困措施,援助社會各個階層。年內,我們向商戶提供兩輪租金寬減措施,屋邨租戶亦已於二零二一年十月享有一個月租金寬減。

房協主動向租戶提供支援,展示出我們與社區共度時艱的決心。在抗疫以來最艱難的第五波疫情期間,我們向商業租戶提供了及時的經濟援助,令轄下商用物業的空置率並沒有因為疫情而顯著上升,讓人較為釋懷。

房協分別於二零二一年八月及二零二二年三月推出「同心 • 再撐起」消費推廣活動及「抗疫同行燃希望」社區關懷行動,進一步印證我們對社區的承擔。在「同心 • 再撐起」消費推廣活動期間,我們向轄下租戶及社區內有需要的家庭派發總值約二千萬港元消費券,為促進本地消費出一分力。而「抗疫同行燃希望」社區關懷行動則動用約一千二百萬港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即時援助,幫助他們度過疫情難關。活動合共派發超過五萬份抗疫包,並提供經濟援助以及精神健康支援。我們亦創造了數百個短期及臨時工作機會,聘請人手於轄下的屋邨、商場及街市提供與抗疫相關的客戶服務。

為保障居民的健康,我們加強出租屋邨及轄下管理物業的清潔及消毒工作,並且為負責租戶緊急支援服務的一眾前線員工提供防疫裝備, 例如口罩、面罩及保護衣物等。

我們亦加強所有辦事處及建築工地的防疫措施。現時,轄下辦事處及工地均已實施「疫苗通行證」安排,所有員工及工地人員進入有關場所前,必須出示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紀錄。

編織網絡       建立團隊

保持社交距離並不等於和社區的連繫隔絕。反之,疫情促使我們探索新方法連繫持份者。隨著科技進步,推動社區參與的工作以嶄新形式進行。我們利用不同的創新方式,在安全距離下舉行了多個線上或混合線上和線下的社區活動,繼續與持份者保持互動,例如一年一度的「香港房屋協會獎助學金計劃」頒獎禮,成功讓現場及網上的參加者同時參與。

房協頒發獎助學金予優秀青年人才,旨在鼓勵他們日後成為引領香港房屋發展邁進新紀元的社會棟樑。得獎者組成的「房協獎學金同學會」,早前參與關懷行動,致電慰問逾千名居住於房協轄下出租屋邨的長者,在疫情下送上愛心及關懷,令他們不致孤立無援。

「房協友里」團隊舉辦網上義工培訓及定期的鄰舍聚會,而長者服務網站「房協長者通」亦完成革新,成為一個全新的一站式網上互動教育平台。

為推動跨代共融,我們在乙明邨試行創新的「齊樂同行」跨代共融計劃,透過有趣的遊戲和運動,鼓勵邨內長幼互動交流。

房協亦成功舉辦三年一度的全企業團隊培訓, 主題為「新常態, 新維度, 眾合作, 達成功」, 透過為轄下屋邨的獨居長者髹鐵閘、為有需要人士準備飯餐等活動,加強員工與社區的聯繫。行動小,意義大。藉著回饋社區,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士可更加緊密聯繫,攜手為支援社區出一分力。

傳承集體回憶

除了建屋為市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外,我們亦重視維繫社區網絡,凝聚人心。推行各重建項目時,我們亦珍惜屋邨內一磚一瓦所盛載的寶貴回憶。

在重建出租屋邨的同時,我們推出了一個涵蓋不同層面的歷史文化傳承計劃。為明華大廈而設的「細說明華」網站就此率先誕生,記載了明華大廈屹立逾半個世紀的精彩故事,包括與第一代居民的訪談、當年建築工程及物業管理人員的口述歷史等,並展出一系列描繪屋邨設計空間的繪圖。我們已於重建屋邨內預留室內及室外空間設立展覽空間,當整個重建項目完成後,原邨的建築特色舊物以及居民昔日的生活物品,將會在這些展覽空間重現。

房協的出租屋邨見證著香港的社會變遷,其社區是彌足珍貴的資產。保存這些屋邨的歷史文化,能讓不同世代的市民大眾,不論老少,一同加深對社區歷史的認識,細味周邊環境及當年居民所經歷的蛻變。

制定有效的環境、社會及管治策略

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本地以至全球所有企業的發展重心。對房協來說,市民大眾更加期望我們能夠於業務營運中,推動和履行各項環境、社會及管治目標。

為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優次與房協的策略目標相符,並將之融入企業文化當中,我們已成立跨部門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小組,在房屋發展、物業管理及相關服務、社區建設、培育人才以及機構職能等領域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

去年十月,政府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勾劃在二零五零年前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策略和目標。作為其中一個碳中和夥伴,房協全力支持有關政策,並已在節能綠建、綠色運輸以及減廢等各方面制定目標,致力成為具備全球視野,具創新能力的房屋機構,在日常營運中減少生態足印,為促進長遠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為更容易衡量我們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表現,除每年按照「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核心選項」編製可持續發展報告外,我們亦在年報加入全新的環境、社會及管治部分。

創新求進       共創美好未來

房協作為「房屋實驗室」,我們不斷推動創新,為業務的長遠發展開拓新機會。政策研究及業務創新組於二零二零年成立,為增強我們在長遠發展以及開發創新解決方案上的研究能力,發揮重要角色。為鼓勵同事由下而上提出創新意念,我們於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以先導形式推出創新科技種子基金,鼓勵由員工構思和倡導的創新科技項目,以助提升業務效率。每個成功申請的項目最多可獲基金撥出五十萬港元經費,至今獲批的三個項目均已成功推出實行。

智能建築方案是建造業界實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數碼化則有助提升項目管理和監督的效率。房協於施工中的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甲及乙明邨長者房屋項目,正分別採用混凝土及鋼製組件「組裝合成」建築法。另一個位於古洞北的出租屋邨項目是下一個會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的項目。此建築技術可縮短地盤施工時間,減少建築廢料,有助促進更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甲亦是房協轄下四個已採用智能建築方案「建築信息模擬」技術的項目之一。其餘三個項目分別是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一期乙、啟德第1E區1號用地以及定安街出租屋邨項目。

我們亦正在研發數碼工程監督系統,當中包括數碼檢測申請及審批功能。此項技術目前已應用於八個項目,包括利工街「長者安居樂」項目,預計未來數年推行的所有新項目均會應用此技術。

探索新方案       應付未來居住需要

房協堅持與時並進,持續開發可以配合不同年齡人士需要的新房屋項目。為應對香港人口急劇老化,我們已進行一項可行性研究,探討在不同類型的住宅單位引入更多無障礙和可改動設計。作為研究的其中部分,房協搭建了數個模擬單位,以評估不同的設計概念。為推廣「居家安老」及「跨代共融」這兩大並行概念,我們樂於看到本地業界於其發展項目中引入同類的設計,攜手為社區建造更多可持續發展的居所。

去年,我們展開另一項先導研究計劃,探討適合香港的跨代共融模式,並成立一個跨部門工作小組,由各專業範疇的同事一起出謀獻策。該研究將於二零二二年完成,帶來更切合長者需要的創新房屋意念,為房協轄下房屋項目的未來發展,提供指導方向。

財務表現

在充滿挑戰的營運環境下,我們繼續成功將開支控制在預算的範圍內,本年度的財務表現錄得營運盈餘八千萬港元,惟由於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大幅波動,淨虧損為十二億六千萬港元,主要因為投資虧損,以及年內未有物業出售。儘管如此,我們的財務狀況維持穩健。截至二零二二年三月三十一日,資產淨值為四百八十七億港元。

為了落實於未來約十年的時間完成興建近二萬八千個單位的目標,管理層已制定詳細的融資計劃及策略,確保在中長期內維持充足的資金,興建及規劃不同的房屋項目。

齊心努力       邁向共同目標

我謹此向監事會及執行委員會的委員致以由衷謝意,感謝他們過去一年的指導及支持。另外,有賴管理層團隊努力不懈,加上前線工作人員及後勤同事繼續以出色表現完成各項日常工作,我們得以再克服前所未見的挑戰。

為了做好準備應付未來,發展及保留人才資源至關重要。我們將會不斷檢討聘請人才的策略,並為具潛質的員工度身訂造進修計劃。年內,位於英皇道1063號的新營運總部順利落成,而位於世貿中心二十八樓的企業辦事處亦已完成翻新。全新的工作環境為員工提供更多互動空間,發揮協同效應,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進展。

房協現肩負重任,須完成多個已批核的房屋項目,同時亦會繼續履行企業公民責任及持續發展。路程上雖然難免會遇到像疫情一樣我們難以完全控制的情況,惟堅持信念及持守目標,房協未來的成功乃掌握於手。在團隊上下堅定不移的支持下,我期望大家繼續朝著「創宜居 • 活社區」的使命邁進,為香港創建一個共融及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signature

陳欽勉
行政總裁兼執行總幹事

二零二二年六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