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市長透過「空襲救災基金」向香港福利議會捐出一萬四千英鎊,由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倡導成立香港房屋協會,協助解決住屋問題。
香港房屋協會根據香港條例第1059章成為法定團體。
於深水埗完成興建全港首個「出租屋邨」上李屋,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房屋。目前房協轄下仍有二十個出租屋邨約三萬二千個單位。
與房屋及規劃地政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十年內動用三十億元,推行「樓宇管理維修綜合計劃」。
成立「香港房屋協會專業發展中心」,為房屋業界培育人才、促進知識分享及推動房屋及相關服務的專業發展。
開設全港首個「長者安居資源中心」,透過不同類型的公眾教育及社區參與活動,推廣「長者友善家居」概念,協助長者達致「居家安老」。
在深水埗區開展首個「市區活化計劃」,改善舊區居住環境,其後於葵青、大埔、荃灣、西貢、長洲、天后、坪洲、元朗及屯門進行了9個同類計劃。
適逢60周年,房協採用新的企業標誌,反映機構的獨特性質。打開兩扇門的房屋輪廓代表與市民的溝通及對社區的關愛,圓形背景代表著房協與社區的和諧,而紅色則帶出歡欣的感覺。
觀龍樓(第一期)重建落成。
房協與發展局簽訂「合作備忘錄」,開展「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房協及市建局將轄下各項樓宇維修資助計劃整合,成為統一而全面的「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
房協宣布以「綜合重建模式」重建明華大廈。
於轄下出租屋邨開展「樂得耆所」居家安老計劃,照顧長者在住屋、醫療護理及身心社交方面的需要。
為協助中等收入家庭置業,推售位於青衣青綠街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綠悠雅苑」,市場反應熱烈。
房協接管樂頤居的營運服務,標誌著長者房屋業務的新里程。同時,房協的第一所安老院舍「香港房屋協會安頤閣」亦正式投入服務。
位於沙頭角邨的出租房屋項目「迎海樓」落成。
開設全港首個以推廣認知障礙友善家居為主題的「智友善」家居探知館,展示適合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家居設計及實用擺設示範,以及介紹相關先進科技裝置,締造認知障礙友善家居環境。
「房協獎學金同學會」成立,為年青人提供學習交流及服務社會的機會。
房協推出「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以促進資助出售房屋的流轉,善用現有房屋資源,並為長者業主提供多一個選擇。
「長者安居資源中心」完成全面翻新,引入過百項樂齡科技產品及設備。
全港首個以鋼製「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的長者房屋於乙明邨動工。
明華大廈第一期(重建)竣工,提供逾960個出租單位。
房協與業界簽署建築安全約章,推動工地安全文化,提升建築工程質素。
房協第三個「長者安居樂」項目「豐頤居」正式竣工, 提供一站式長者友善居所,實踐居家安老。
房協慶祝成立75周年。
全港首個房地產科技共享工作室正式啟用,參與驅動北部都會區創科引擎,為智慧城市注入新動力。
房協首個採用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法(MiC)興建的項目—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專用安置屋邨項目第一期甲的資助出售房屋,順利完成所有「組裝合成」組件吊裝,締造多項第一。
位於乙明邨全港首個以鋼製「組裝合成」興建的長者房屋「松悦樓」竣工。
房協「樂翹都匯」成為首個竣工的專用安置屋邨項目。